
東莞市松山湖北區學校
- 分類:成功案例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2-05-10 09:57
- 訪問量:
東莞市松山湖北區學校
5月26日,東莞市初中“品質課堂·融合創新”暨“評價·向未來”基于多元評價的品質課堂研討活動在松山湖北區學校舉行。
北區學校是九年一貫制學校,目前中小學有24個教學班。本次教學開放日面向全市,24個班級,24位老師,24節精彩課例,涵蓋了語文、數學、英語、道法、音樂、美術、地理、生物、科學、歷史、體育和主題班會等各個學科,全面展示北區學校以“多元評價”為核心的“探·未來”課堂教學改革實踐成果。
出席本次研討活動的領導和嘉賓有——教育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委員、教育發展與改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吳霓教授;東莞市教育局主任督學杜潤江;廣東省教育研究院教育評估室副主任、研究員許世紅博士;東莞市教育局教研室柴松方副主任;廣東第二師范學院教授,廣東中語會會長黃淑琴教授等。
【開幕式致辭】
深探信息化教育時代的教學多元評價
東莞市教育局主任督學杜潤江作開幕式致辭,他對北區學校生機勃勃的景象給予盛贊,對東莞品質教育的戰略部署進行了概述,強調要深入探索信息化教育時代的教學多元評價,寄語北區學校以信息化教學和多元評價為特色,為東莞基礎教育領域深化課堂變革提供北區樣本,以此輻射東莞、輻射廣東,甚至輻射到全國。
【專家論壇】
未來教育評價改革的方向趨勢
教育的難點就是教育改革的重點。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勢在必行,但也困難重重,在隨后的專家論壇中,吳霓教授和許世紅博士先后上臺闡述了關于教育評價改革的新時代特征和方向趨勢。
“要落實中國學生發展的六大核心素養,建立科學、健全的教育評價體系是關鍵,”吳霓教授說,未來人才結構面臨深刻調整,要培養具有未來勝任力的人才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目前教育評價“唯分數論、唯升學率”的痼疾。他對北區學校“一腦五平臺”無痕評價系統給予了高度肯定——“能舉辦這樣一個教學開放日,將教育評價改革方面的探索經驗做分享匯報,本身就是有底氣,有勇氣!”
從一線數學教師到教研員到專攻教育評價改革,許世紅博士從一個有趣的案例出發,分析了現象背后的評價影響,闡述了教育評價的時代新特征和新挑戰——如何將正確的價值導向細化為可評可測、具有穩定性的評價指標?評價如何體現教育目標的整體性?評價如何彰顯中國特色?評價與技術如何進行深度融合?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她也指出了中小學教育評價的未來走向,在選拔方面,要更突出能力導向,個性化發展;促進學習方面要更關注長遠目標以及每個孩子的學習生態。
【主題報告】
“一腦五平臺”
發布無痕教育評價系統2.0
北區學校早在2018年籌建之初,就提出了“評價立校”的教育主張,啟動評價系統和平臺建設,全面構建富有未來學校特征,彰顯未來學校特色、體現未來教育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推動教育評價改革向“深水區”發展,讓“教育評價”在北區落地生根。
2020年12月18日,學校發布了自主研發的“無痕教育評價系統1.0”,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搭建學校“一腦五平臺”,即學校數據大腦、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平臺、學生學業水平測試平臺、教師專業發展平臺、教師智慧教研平臺、學校督導評價平臺五大平臺。
本次研討會上,馮正華校長以《評價立校·指向未來》為題作主題報告,全面系統地概述了北區學校在未來學校建設方面的頂層設計,詳細闡述了“一腦五平臺”無痕教育評價系統,對于各平臺各項數據的采集、融通,功能應用情況都一一作了介紹。
在本次活動上,以“一腦五平臺”之間正式實現數據通融共享為標志的無痕教育評價系統2.0正式上線,開始對每個師生進行全課程、多場景、精準化的數據采集,通過大數據智能化地分析,為每個師生的成長畫像,提供精準化的評價,以此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課例觀摩】
多元評價貫穿始終的“探·未來”課堂
北區學校以“無痕·未來”為辦學理念,遵循“評價立校”的發展方向,打造以“教學評輔一致性”為特質的“探·未來”品質課堂文化,以評促教,以評促學,提升課堂品質,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推動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
語文
課題:《一棵小桃樹》
授課教師:謝霽華
本節課緊扣自讀課文的特點,尊重學生的閱讀初感,以評價學生的“自讀”“精讀”“比讀”等閱讀能力為核心,通過“初探 • 一詞悟其神” “合探 • 詞中有真意”“深探 • 一字妙評點”等幾個環節,以從預習檢測環節的生字詞中選取文章關鍵詞的形式切入,合作討論這棵小桃樹到底是“沒出息”還是“有出息”,深入探究托物言志手法的特點并一字評點,從而順利實現本堂課的教學目標。
課后,廣東第二師范學院教授、廣東中語會會長黃淑琴教授進行了精彩點評,她稱贊到這是一節智慧型的課堂,教師的教學流程充滿智慧,學生的展示大方自信,課堂和技術融合自然。從課堂來看,北區學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學評價體系,真是令人驚嘆。同時,黃教授也就課堂如何進一步體現自讀課文的特點、課堂節奏如何張弛有度提出了寶貴建議。
數學
課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授課教師:張海營
本節課設計巧妙,以新冠疫苗兩針注射的間隔時間為情境,導入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學習,圍繞“習慣養成、核心素養、知識點”進行評價,習慣養成注重課堂參與,核心素養滲透數學運算,知識點聚焦“定義、解集、解法”。同時以大數據動態評價方式實時反饋學情,如:數據看板顯示本節課前置學習解法知識出錯率達21.3%,通過針對學習正確率達到100%,達到了精準教學的目標。最后以最新重組新冠疫苗收尾,在培育學生數形結合、化歸和類比等數學思想方法的同時,培養學生疫情下的自我防護意識,形成完整的教學閉環。
英語
課題:《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授課教師:韓松錦
本節英語閱讀課結合學生研學情境實例,基于英語學科素養多元評價,層層遞進,經過個人初探-----為何研學感受各不同,小組合探------感受不同背后的因素,小組深探------設計精彩的北區之旅等環節,讓學習語境真實發生,語言習得自然生成。最后別出心裁的彩蛋環節更是將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讓人意猶未盡。
本次研討活動,北區學校中小學24個教學班實行了全開放,語、數、英、道法、音樂、美術、地理、生物、科學、歷史、體育及主題班會等各學科都展示了既有學科特色,又將多元評價貫穿始終的“探·未來”課堂文化,受到了觀摩老師的一致好評。
【花絮】
舞劇課程是北區學校的全員藝術特色課程之一,以“劇”為核心,以“舞”為重要表達手段,遵循各年段的學習及心理特點,設計不同形式的舞劇課程,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其中。本次研討活動,七年級孩子們為大家帶來的暖場節目《紅·傘》,英姿颯爽,讓人過目難忘。
版權所有?深圳市眾人通科技有限公司 粵ICP備14073607號